未來5年新增核電投資5000億 内陸核電或于2018年啟動-行業新聞-惠州合力电子有限公司
新聞資訊
行業新聞

網站首頁 > 行業新聞

未來5年新增核電投資5000億 内陸核電或于2018年啟動

  “福島事件使國内核電産業發展進入幾年的寒冬期,随着中國制造2025出台,核電産業正在迎來發展的春天。同行們要對核電發展有信心!”在5月21日舉行的中國核能國際大會上,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國際能源研究所所長王進這樣表示。

  本周《中國制造2025》正式出台,核電亦将加速“走出去”的步伐,中國的目标是要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轉變。世界核能協會中國區總監Francois Morin對全球核電産業發展的前景也充滿信心。“未來,全球核産品和核服務采購市場的規模将達到5750億美元。其中,老化的反應堆機組在2030年将要拆除,這部分也将帶來920億美元的投資。”

  他同時提醒道,中國核電走出去對國内産業發展有利,但不能太過于急功近利,核電項目建設耗資大,還有一些政策法律障礙,“中國核電走出去,需要時間”。

  未來5年新增核電投額5000億

  王進認為,國内霧霾頻發,環境對能源結構調整的壓力巨大,此外,氣候變化對碳排放的減排訴求也倒逼着能源的清潔化轉型。“核電,将成為未來清潔能源中的重要支柱産業。”

  與其觀點相似,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玉明用數據為國内核電企業勾畫出一幅誘人的藍圖。

  徐玉明介紹,截至今年4月,國内在運、在建及拟建的核電機組一共52台,其中已經投運的有23台,總裝機量21.4GW,在建27台,總裝機量29GW,已經核準的還有2台。“今年内,還将有4到6台機組得到核準,有4到6台投入運行。到今年底,全國運行機組的總裝機量将達到30GW,屆時,中國的核電規模将在全球排名第四,核電的總發電量将超過日本。”

  他說:“根據核電發展規劃,到2020年之前,我國還要新增核電裝機量35GW,每年新增核電投資1000億,其中裝備占500億。這也就是說,未來5年核電投資總額将達到5000億!”

  就在本周初,《中國制造2025》正式由國務院印發,電力裝備成為“走出去”的十大戰略産業之一。徐玉明認為,這個戰略規劃對核電裝備制造、核電相關産業的發展都算是一個大利好。目前,國内核電市場三足鼎立,中核、中廣核、國家核電三家央企是最主要的核電企業,而随着“2025”等國家多項扶持政策的落實及推進,民營資本也将有希望共享核電發展的紅利。


  但王進也指出,迎來巨大機遇的同時,核電産業的發展也面臨挑戰。例如,我國截至2014年底隻有177堆年的核電運營經驗,相比核電大國如法國的2000堆年經驗,還是較少。

  此外,世界上50%的核電站為内陸核電站,而我國則分布在沿海地區,内陸核電建設規劃因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全部暫停。從商業運行上看,AP1000作為美國先進的三代技術,世界上仍無商運經驗;我國的華龍1号及CAP1400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技術代表同樣缺乏商運的經驗支撐;而目前因環境、鄰避等影響,國内核電機組建設的進度相對滞後,以目前的裝機容量及建設周期,要實現2020年的總裝機目标仍有一定難度。

  會議現場,媒體對内陸核電的發展最為關注。徐玉明稱,此前中國核電行業協會曾在一次論壇上對内陸核電的發展進行過詳細讨論。“我個人認為,以中國目前的技術,在内陸建核電項目安全是非常有保障的,我非常有信心。我們的核電站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即便是極端情況下,也不會對長江水域造成影響。”

  徐玉明稱,内陸核電什麼時候建,其實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個民意的理解、支持和政府的決心問題。像法國,一半以上的核電都建在内陸。現在中國需要對核電技術、安全進行更深入的科普,消除公衆的疑慮,才能讓政府最終對風險和利益進行權衡和決策。

  “我們希望,為了産業的發展,最好在十三五内,最晚不遲于2018 年啟動内陸核電的建設。”他說。

  走出去不能急功近利

  進入5月以來,我國自主三代技術的華龍1号首台示範工程——福清核電5号機組正式開工建設。這是核電重啟以來我國首個正式落地的國産三代核電機組。

  中廣核集團技術總監唐文忠作為行業專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國内中核集團已成功出口了4台核電機組,成為核電走出去的先行軍。目前中核集團正在與阿根廷、埃及、英國等20個國家開展核能合作的洽談。其中,中核在巴基斯坦現在已經有3台在建,後面還要投5台。

  唐文忠介紹,中核、廣核不僅負責華龍1号,還承擔二代加改進機組研究設計及工程總包。目前英國的一個核電項目,就是由法電牽頭,中核與中廣核聯合參與開發建設。

  “三大核電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國家發改委和行業聯盟會進行統籌協調。不會為了一個項目而惡性競争。如果都看上了阿根廷的項目,那麼就兩家一起參與招投标。”唐文忠表示。

  對于未來“走出去”的戰略規劃,唐文忠介紹稱中廣核目前走出去的項目并不太多,當前的重點區域在英國、納米比亞及非洲。非洲作為核燃料基地來開發,歐洲則是核電站建設運營的重點區域。此外,國家核電集團還将在土耳其建設4台核電機組。

  “核電走出去,不僅僅是要推進單個的項目,而是要帶動整個核電裝備制造的産業走出去,真正實現資金、技術、裝備、工程服務、運營服務一起走出去。”唐文忠對核電走出去前景表示樂觀,“核電走出去,現在不存在任何技術障礙。主要是海外目的地的法律、政策、監管及融資等問題。”

  世界核能協會中國區總監Francois Morin也指出,中國的核電企業要清楚認識到,“在國際市場獲得名聲和份額之前,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他表示,首先核電項目需要的資金巨大,企業需要貸款或股權融資, “如何解決融資問題,是擺在所有企業面前的共同挑戰”。此外,每個國家投融資的政策都不同,核電企業走出去拿項目之前,要先與各地的政策、法律、監管等進行磨合。

  他表示,目前,英國、土耳其政府都有一些很誘人的核電項目。但在英國等一些國家的監管機構,要拿到許可必須先通過評估。“中國的華龍1号也要評估2年時間後才能确定是否給許可。不是很快能搞定的。”

  “我不是有意讓你們失望,我隻是陳述一些客觀事實及挑戰。雖然中國在核電出口及海外核電運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不同的國家,決策程序也不同,核電走出去的時候就要應對各種挑戰。你必須要跟當地的政府、環保組織、監管機構等打很多交道。”

  Morin稱,“我們需要認真學習複制那些國際核電巨頭60年的運營經驗,把自身的技術和運營管理都做到最好。市場空間還是很大的,我不認為,不搶占就會失去。”